无所有处
来自上座部佛教百科
无所有处(巴利语:ākiñcaññāyatana)即“空无边处禅心”的“不存在”或“无所有”。[1]无所有处既表示无所有处禅那,也表示无所有处天。
概述
- 无所有处禅:是第三无色禅。要证得无所有处禅那,取“空无边处禅心”的“不存在”或“无所有”为目标(所缘)。通过专注该心之不存在,缘取第一无色禅心的不存在或无所有之概念(natthibhāva-paññatti)目标的第三无色禅心即会生起。[1]
- 无所有处天:对于已证得无所有处禅的人,只要他到死时都还没有因为懈怠或其他障碍而失去该禅,他就会投生到无所有处禅天。生于无所有处的梵天的寿元是六万劫。[2]
经藏记载
《长部经典一·一·梵网经》[3]
“ | “诸比库!有某断灭论者之沙门、婆罗门,彼等由七种之根据,说[现生]有情断灭、消失、无有。彼等断灭论者之沙门、婆罗门,依何、根据何,由七种之根据,说现生有情断灭、消失、无有耶?……
……(6)对此,更有其他者说:“卿!汝说“我”确实不存在。我不说我确实不存在。然,汝,此我尚未全断灭。汝!犹有其他超越识无边处,以到达有“无所有”之无所有处我。汝不知此、不见此,我知此、见此。汝!此我,身坏灭之时,断灭、消失、死后不存在故,汝!如此之我,完全断灭。”如是说现生有情之断灭、消失、无有。 |
” |
《长部经典三·三三·合诵经》[3]
“ | 一0 七识住:友!有诸有情,超越一切识无边处,“无所有”,成就无所有处,此为第七识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