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识
来自上座部佛教百科
鼻识(巴利语:ghāṇaviññāṇa)在鼻门的心路过程里,转向刹那之后生起的是一个直接识知该目标的心,即鼻识,执行“嗅”的功能。它是很基本的心,生起于辨别的阶段之前,只是先简单地体验该目标。[1]
概述
- 由于善或不善业的成熟,使可喜或不可喜目标撞击鼻门,生起的善或不善果报鼻识,执行“嗅”的作用。善或不善果报鼻识都是与舍俱行。
- 鼻识包括种心,分别是:鼻识与舍俱行无因不善果报心、鼻识与舍俱行无因善果报心。
经藏记载
《长部经典三·三三·合诵经》[2]:
“ | 六法者何耶?……三 六识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 ” |
《中部经典一·三八·爱尽大经》:
“ | 诸比库!无论任何,缘其缘而识生,即依其[缘]而识生。如眼缘于色而识生,即名为眼识。耳缘于声而识生,即名为耳识。鼻缘于香而识生,即名为鼻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