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见取
来自上座部佛教百科
邪见取(巴利语:diṭṭhhupādānam):是执取任何在道德上是属于邪恶之见,例如无作见、断见等,或是执取任何有关“世界是永恒的还是不永恒的”等的忆测之见。邪见取则是邪见心所的呈现方式。[1]
经藏记载
《长部经典三·三三·合诵经》[2]:
“ | 三五 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也。 | ” |
《长部经典二·一五·大因缘经》:
“ | 如是既言,“缘取而有有。”阿难!如何缘取而有有耶?此乃应如是知,阿难!若任何者,于任何处,一切完全无取之时——犹如: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无一切取之时,可施设有耶?”
“世尊!实不然。” |
” |
论藏记载
《法集论》·第三篇·概说品·十二 取聚
“ | 一二一三 云何为取法耶?即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
一二一五 此中云何为见取耶?即无施与、无献供祀、无烧供、无善作与恶作主业果异熟、无母无父、无化生之有情,无自觉世中之此世及他世、无能作证说示正行之沙门婆罗门-----如是所有之见、成见、见稠林、见旷野、见诤、见恼、见结、取、执取、现贪、取着、恶道、邪路、邪性、外道处、颠倒执-----此言为见取。除戒禁取及我语取,一切之邪见亦为见取。 |
” |
注释书解说
《清净道论》第十七·说慧地品:
“ | (8)(爱缘取)关于“爱缘取”一句:……取的辨别如下:“四种取”,即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
((Ⅰ)以义分别)这是它们的意义的分别:……见即是取,故为见取或执取于见故为见取。即于“我与世间是常”等,以后见取于前见。…… ((Ⅱ)以法的广略)其次依法的广略,……关于其余的三取,略说只是见而已。……十事邪见为见取,即所谓:‘此中见取如何?一、无布施,二、无供养,三、无祭祀,四、无善行恶行诸业的果报,五、无此世,六、无他世,七、无母,八、无父,九、无化生有情,十、于世间中无有依正直行道而于此世他世自证及(为世人)说法(的沙门、婆罗门),这样的见……乃至颠倒执着,名为见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