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行
来自上座部佛教百科
速行(巴利语:javana)直译巴利文javana的意思是“迅速地跑”。在心路过程里,这是确定之后的心识作用,由一系列的心(一般上是七个同样的心)执行,“快速地跑”向目标以识知它。在道德的角度,这速行阶段是最为重要,因为善或不善的心即是在这阶段生起。[1]
==概述==55种心能执行速行作用:*12不善心;*21善心:8有因欲界善心、5色界善心、4无色界善心、4出世间善心*4出世间果报心;*18唯作心:8有因欲界唯作心、5色界唯作心、4无色界唯作心、1阿拉汉生笑心。
这五十五种执行速行作用的心只执行该作用,而没有执行其他作用。[1]
==位置与作用=====1、五门心路过程===以“极大”和“大”所缘的眼门心路过程为例(对于“微细”和“极微细”所缘,不能支持到速行生起):
- 在取极大所缘为目标的心路过程里,所缘的生起与过去有分的生起同时发生。由于五所缘与净色的寿命都是十七个心识刹那,它们两者与第二个彼所缘同时灭尽。
- 该所缘即名为“大”:对于这种心路过程,所缘生起直至它的撞击力令到有分心波动的期间,已有两三个过去有分过去了。由于该所缘及根门只能维持十七个心识刹那,这过程没有充足的时间以令彼所缘生起;即使过去有分只是两个,彼所缘也不能生起,因为彼所缘必须在连续生起两次,或完全没有生起。[2]
- 第一个速行心:作用最弱,只能带来现生受业(diṭṭhadhammavedanīyakamma),即只能在被造的那一世带来果报。若在该世没有具足的缘以令它成熟,它即变成无效。
- 第二——第五个速行心:会带来无尽业(aparāpariyavedanīyakamma)。只要诸缘具足,这种业能够从它被造下的第二世以后的任何一世里成熟。而且只要还在轮回,它即永远不会变成无效。没有任何人能够免除体验无尽业的果报,即使佛陀与阿拉汉也不例外。
- 第七个速行心:是第二弱的速行,会带来次生受业(upapajjavedanīyakamma)。这种业必须在它被造的下一世里成熟;若在该世没有具足的缘以令它成熟,它即变成无效。[4]
- 于此,八欲界智相应速行的任何一个生灭四或三次,每次都执行不同的基础作用;顺次是遍作、近行、随顺及种姓::*于钝根者,第一个刹那名为“遍作”或“预作”,因为它准备心流证入安止定;下一个刹那名为“近行”,因为它已接近安止;第三个刹那名为“随顺”,因为它顺从在它之前的心,以及在它之后的安止;第四个刹那名为(更改)“种姓”:于禅那定,它因超越欲界以登上广大心种姓而得其名;于初道定,它名为种姓是因为它是从凡夫种姓进入圣者种姓的转变点;对于进入更高层次道果的转变点,则隐喻式地称它为(更改)“种姓”,但有时亦另称它为“净化”。:*于根器利者,则少了“遍作”刹那,如是于安止之前只有三个欲界速行生起。
- 禅那:在种姓心之后,于利根者的第四速行,或钝根者的第五速行,即刻生起了第一个属于安止层次的速行心。此心可以是色界五善五唯作心之一,也可以是无色界四善四唯作心之一,或是四道四果心之一。[2]
- 一旦(死亡心)灭尽:在死亡心灭尽之后,在新一世的结生心即刻生起,缘取前一世临死速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