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聚
色聚(巴利語:rūpakalāpa):色法不會單獨生起,必須組合才能生起,這種色法的集合稱為色聚。色聚中的色法同時生起,同時滅去。色聚共有二十一種。色聚不是究竟法,屬於概念法、世俗諦。
經藏語源
無[1]
論藏出處
無[2]
注釋書解說
《清淨道論·第十八品·說見清淨品》:[3]
「 | 純觀行者或止行者,即以在四界分別觀的解釋中所說把握諸界之門的簡略法或詳細法把握四界。如是,他完全的明了諸界的作用及自相,首先於業生的毛髮,而知有(地水火風)四界、顏色、氣味、味道、食 素、命根、接觸之身十法聚的十種色法。於同樣的毛髮中,因有性根存在,亦有性十法聚的十種色法。又於毛髮中,亦有由食生的以食素為第八的純八法聚,及由時節生和心生的以食素為第八的純八法聚共二十四種色法,和前面的身十法聚及性十法聚合為四十四種色法,如是於三十二種身體組成成份之由業生、食生、時節生、心生的四種生起之源的二十四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四十四種色法。其次在由於時節生的汗、淚、唾、涕等四部分之中,每部分有二種以食素為第八的純八法聚共十六種色法。在由於時節生的胃物、糞、膿、尿這四部分之中,則每部分只有由時節生而以食素為第八的純八法聚。這是從身體的三十二行相中把握色法的方法。 | 」 |
現代解釋
菩提比庫編譯《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色法不會單獨生起,必須組合成色聚(rūpakalāpa)才能生起,色聚共有二十一種。
- 在色聚里的所有色法都同生同滅;
- 它們都擁有同一個依處,即俱生的四大元素;
- 此四大元素是所造色的近因,而任何一個元素的近因則是其它三大元素;
- 它們從生至滅都同時發生。
二十一種色聚分為4大類,由業、心、時節及食所生的分別是9、6、4與2種。由於空界只是區別,相色只是表相,因此智者說它們不是色聚的成份。
二十一種色聚 | |||
---|---|---|---|
色聚名稱 | 所包含色法 | ||
業生 | 1 | 眼十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與眼淨色 |
2 | 耳十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與耳淨色 | |
3 | 鼻十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與鼻淨色 | |
4 | 舌十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與舌淨色 | |
5 | 身十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與身淨色 | |
6 | 女性十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與女根色 | |
7 | 男性十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與男根色 | |
8 | 心所依處十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與心色 | |
9 | 命根九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 | |
心生 | 10 | 純八法聚 | 八不離色 |
11 | 輕快性等十一法聚 | 八不離色、輕快性、柔軟性、適業性 | |
12 | 身表九法聚 | 八不離色、身表 | |
13 | 身表輕快性等十二法聚 | 八不離色、身表、輕快性、柔軟性、適業性 | |
14 | 語表十法聚 | 八不離色、語表、聲音 | |
15 | 語表聲輕快性等十三法聚 | 八不離色、語表、聲音、輕快性、柔軟性、適業性 | |
時節生 | 16 | 純八法聚 | 八不離色 |
17 | 聲九法聚 | 八不離色、聲音 | |
18 | 輕快性等十一法聚 | 八不離色、輕快性、柔軟性、適業性 | |
19 | 聲輕快性等十二法聚 | 八不離色、聲音、輕快性、柔軟性、適業性 | |
食生 | 20 | 純八法聚 | 八不離色 |
21 | 輕快性等十一法聚 | 八不離色、輕快性、柔軟性、適業性 |
修證色法之聚
觀察色聚
修四界之後,由於有空界而能夠觀察到色聚。由於有了空隙,色聚能夠呈現為一個一個不同的個體。
對身體先修四界分別觀,觀察身體裏面的地界、水界、火界、風界,一直觀察到身體的概念消失,之後會發現到身體變得很明亮。繼續再觀察,觀察光體裏面的地、水、火、風四界,隨着定力的不斷提升,將會發現身體裏面的光漸漸消失,最後變得很晶瑩、很透明,如果想要繼續修行色業處、想要觀察到究竟色法,就嘗試尋找這個透明體裏面的空間,尋找色聚之間的間隙。
用心去把心沉入到這個透明體裏面,然後嘗試去查找裏面的空間,當看到了空間之後,往往會感到這個透明體已經破碎了,一旦透明體破碎,他會看到很多很快生滅的小顆粒,但這個時候,他為了證明是不是真的能夠看到色聚,還必須得繼續再追查下去。
此時,他會發現到整個身體變成了很多、很微小的且很快生滅的小粒子,在那邊一閃一閃的生滅,他不應去注意它的生滅,即不要去留意它一閃一閃的,而是選擇其中的色聚,然後再決意,用定力決意之後,再嘗試去觀察此色聚裏面的空間。如果看到的是一團的話,立刻又再繼續破碎。就用這種方法,一直破碎,破碎到最後他看到此色聚已經不能夠再破碎為止。那時他嘗試再依照地、水、火、風的次第去辨識此色聚裏面的四大和其它的究竟色法。[4]
破除密集
一切的色法不會單獨存在,都是以法聚的方式存在,但只看到法聚是不夠的,因為那是概念法。
當禪修者見到了色聚之後,就應當嘗試去查找色聚裏面的究竟色法,破除密集(ghana)。密集有時候也翻譯成堅厚。日常所看見的物質都有形體,像是真實存在,是因為沒有破除它的密集。
相續密集(santati-ghana)
物質被我們體驗為好像它會持續地存在,叫做相續密集。由於有了相續密集,我們所見的物質,好像能夠存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如果破除了色法的密集,將會發現色法是剎那生滅的。
通過觀智一直觀察色法,會發現色法沒有一刻的停留,在極其快速地生滅。由於滅去之後,裏面就是當色法在達到住時的時候,它裏面的火界又會產生新一代的色聚。所以色法是一代一代的滅去,但是不斷的有新一代的色法生起,在生滅之間,它都是好像維持着一定的時間段,所以我們感覺好像這個物體是實際存在的。這個就是相續密集。
組合密集(samūha-ghana)
所有的究竟色法不能單獨存在,它們都是以法聚的方式存在。如果我們把它當成一個整體,還是看到這只是一個組合。任何的色法,任何的物質現象都是以組合的方式存在,但是組合本身,就能夠欺騙我們的心。
究竟色法是沒有組合相的,如果我們看到究竟色法,就不會有法聚的概念。所以說要去破除這種組合,連色聚本身也要破除,才能夠觀察到究竟色法。
功用密集(kicca-ghana)
任何的物質,它的存在都有作用。例如水可以喝、火可以取暖、屋子可以住、車可以開、大地可以給我們走、可以承載我們,這就是它們的作用。但我們之所以會認為這個東西會這樣,那個東西會那樣,這是因為我們的心被功用密集蒙蔽了。
每一個究竟色法都有它的作用。如果觀察到了究竟色法,見到它只是地、水、火、風、顏色、氣味、味道、食素,然後再看裏面的究竟色法的作用。將會見到地界,地界有硬,有支持色法的作用;水界呈現出黏結的作用;火界能夠使色法成熟的作用,能夠提供暖的作用;而風界有能夠支持色法的作用。[4]
參見
注釋與引用
- ↑ 元亨寺译《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等诵经》:
“ 三种色聚:有见有对色、无色有对色、无见无对色。 ” 但这里的色聚是另一个巴利词rūpasaṅgaha,色的分类的意思。庄春江居士的译本和注释如下: http://agama.buddhason.org/DN/DN33.htm “Tividhena rūpasaṅgaho– sanidassanasappaṭighaṃ rūpaṃ , anidassana-sappaṭighaṃ rūpaṃ, anidassana-appaṭighaṃ rūpaṃ. 三种色的摄集:可见有对色、不可见有对色、不可见无对色。 「色的摄集」(rūpasaṅgaho),Maurice Walshe先生英译为「物质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matter)。「摄集」(saṅgaho),另译为「摄取;聚会;结集;辑录;收集」。
- ↑ 元亨寺版《法集论》里翻译成色聚的词是rūpasaṅgaha,是色的分类的意思。这个阅读正文讲一种色聚到十种色聚的上下文就很清楚。另外请参考上一条备注。《法集论·色品》:
- 一种色聚
“ 云何此中一切之色?即是四大种与四大种所造之色——是言一切之色。一切之色即非因、无因、因不想应、有缘、有为、恼坏、世间、有漏、顺结、顺系、顺暴流、顺轭、顺盖、己取着、顺取、顺杂染、无记、所缘、非心所、心不相应、非异熟非异熟法法、不已杂染不顺杂染、非有寻有伺、非无寻唯伺、无寻无伺、非喜俱行、非乐俱行、非舍俱行、非见非修所断、非见非修所断因、非流转非还灭、非有学非无学、小、欲缠、非色缠、非无色缠、所摄、非非所摄、不定、不出、已生、六识所识、无常、老所蔽。如是为一种色聚。 ” - …… ……
- 十种色聚:
“ 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女根、男根,命根及非色根之有对、无对。如是为十种色聚。 ” - ↑ 《清净道论·第十八品·说见清净品》觉音尊者编著,依巴利原本修订。
- ↑ 4.0 4.1 依据玛欣德比库《阿毗达摩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