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舌识”的源代码
来自上座部佛教百科
←
舌识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舌识'''(巴利语:{{NLK|jivhāviññāṇa}})在舌门的心路过程里,转向刹那之后生起的是一个直接识知该目标的心,即舌识,执行“尝”的作用。它是很基本的心,生起于辨别的阶段之前,只是先简单地体验该目标。<ref name="杂项">依据寻法比库中译《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三章·杂项之概要</ref> ==概述== *由于善或不善业的成熟,使可喜或不可喜目标撞击舌门,生起的善或不善果报舌识,执行尝的作用。善或不善果报的舌识都是与舍俱行。 *舌识包括两种心,分别是:[[舌识与舍俱行无因不善果报心]]、[[舌识与舍俱行无因善果报心]]。 ==经藏记载== 《长部经典三·三三·合诵经》<ref>元亨寺《汉译南传大藏经》</ref>: {{Cquote|六法者何耶?……三 六识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中部经典一·三八·爱尽大经》: {{Cquote|诸比丘!无论任何,缘其缘而识生,即依其[缘]而识生。如眼缘于色而识生,即名为眼识。耳缘于声而识生,即名为耳识。鼻缘于香而识生,即名为鼻识。舌缘于味而识生,即名为'''舌识'''。……}} ==论藏出处== 《分别论·第三品·界分别》: *对法分别 {{Cquote|{{PALI|Tattha katamā '''{{NLK|jivhāviññāṇadhātu}}'''? Jivhañca paṭicca rase ca uppajjati cittaṃ mano mānasaṃ hadayaṃ paṇḍaraṃ mano manāyatanaṃ manindriyaṃ viññāṇaṃ viññāṇakkhandho tajjājivhāviññāṇadhātu – ayaṃ vuccati '''{{NLK|jivhāviññāṇadhātu}}'''. }}}} {{Cquote|此中,如何为舌识界?是舌以味为缘而生之心、名为意图、内心、净白、名为意处、意根、识、识蕴。如是为舌识界。是言舌识界。}} ==参见条目== *[[双五识]] *[[作用]] ==注释与引用== {{reflist|1}} [[Category:心]]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Cquote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NLK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PALI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Reflist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舌识
。
导航菜单
页面操作
页面
讨论
查看源代码
历史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台灣正體
页面操作
页面
讨论
更多
工具
其他语言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搜索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