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十二支
来自上座部佛教百科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十二支(巴利语:dvādasangaṇī)是缘起法所包含十二个环节(缘起十二支),解释了诸有情(生命)在无止的轮回之链中,生起由一种现象到另一种现象的进程。
概述
缘起法的十二个要素(十二缘起支):
- 缘于无明(avijjā)而行(saṅkhāra)生起;
- 缘于行而识(viññāṇa)生起;
- 缘于识而名色(nāma-rūpa)生起;
- 缘于名色而六处(saḷāyatana)生起;
- 缘于六处而触(phassa)生起;
- 缘于触而受(vedanā)生起;
- 缘于受而贪爱(taṇhā)生起;
- 缘于爱而执取(upādāna)生起;
- 缘于取而“有”(bhava)生起;
- 缘于“有”而有生(jāti);
- 缘于生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jara、maraṇa、soka、parideva、dukkha、domanassa、upāyāsa)。
- 缘起法基本上是解释诸“有”(存在)轮转的因缘结构,开显维持生死之轮及令它从此有(存在)转起彼“有”(存在)的诸缘。[1]
- 这显示了没有单独的因能够产生单独的果,也没有单独的果能够缘于单独的因而生起。反之,永远都是一组的缘产生一组的果。在十二因缘里只有说及一法是另一法的缘,这么说是为了指出在一组缘当中最为主要的缘,以及指出它与一组果当中最为主要的果之间的关系。[2]
经典记载
“ | 诸比库!何为缘起法呢?诸比库!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诸比库!此即是缘起。 | ” |
“ | 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有行灭。由行灭,有识灭。由识灭,有名色灭。由名色灭,有六处灭。由六处灭,有触灭。由触灭,有受灭。由受灭,有爱灭。由爱灭,有取灭。由取灭,有有灭。由有灭,有生灭。由生灭,有老死、愁、悲、苦、忧、恼等灭。如是全苦蕴之灭[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