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界
来自上座部佛教百科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空界(巴利语:ākāsadhātu)空界名为限制色。在《论藏》中,空界并不只是指空间,而是诸色聚之间的空隙,令人能够辨识它们为个别的个体。[1]
佛陀教法
“ | 复次,如是言:“不应放逸于慧,应护持于谛,应令增长舍,寂静应当学之。” 而此缘何而言。而如何比库!不放逸于慧?此等有六界。即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 比库!然者,如何是地界?地界者,当有内、有外。…(略)…此应以如是之如实正意见之:“此非我所有,此非我,此非予之我。”由如是正慧,如实见已,由地界厌离,由地界令心离欲。 |
” |
概述
这里所讲的空界,不是概念法的空界,不是空旷、虚空的空,而是指色聚和色聚之间的间隙、空隙。
修四界分别观之后,之所以能够见到色聚,是因为有了空界,如果没有空界的话,色聚和色聚之间会黏在一起,由于有了空隙,所以这些色聚能够呈现为一个一个不同的个体。[2]
空界是位于由四种因(业、心、时节与食)所生的诸色聚之间的空间,因此视之为由四因所生。[1]
“ | 什么是色之空界呢?所有之为空、属于空,为无障碍,属于无障碍,为间隙、属于间隙,非四大种之接触者,是为色之空界。 | ” |
分别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