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界」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上座部佛教百科
行 1: | 行 1: | ||
{{expand|time=2011-05-18}} | {{expand|time=2011-05-18}} | ||
− | '''火界'''(巴利语:{{NLK|tejodhātu}})四大种(mahābhūta)之一 | + | '''火界'''(巴利语:{{NLK|tejodhātu}})四大种(mahābhūta)之一。火界被体验为热或冷。<ref name="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菩提比库编译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ref> |
+ | ==概述== | ||
+ | 《经藏·中部·第六十二·教诫拉胡喇大经》<ref>元亨寺汉译《南传佛教经藏》</ref> : | ||
+ | {{Cquote|罗喉罗!何为火界?[火界]为内火界与外火界也。罗喉罗!何为内火界?凡独自存于内身之火以及火态物,与依之而存在之物,即以此[火]被热之,以此[火]被衰老之,以此[火]被烧之,以此[火]啖、饮、嚼、味之至正常消化者,其他一切,各自内身所执受火、火态。罗喉罗!此谓之内火界。内火界与外火界,此即为火界也。而对‘其[火]非属于我、我非是此(火),此[火]非有我。’如是观此应以正慧如实观之。如是对此[火]以正慧如实观已,则厌离火界心离火界贪。}} | ||
− | + | 《法集论·第五注释》 | |
+ | {{Cquote|九六四:云何为【色 之火界 】?所有之火、火性、煖性、热、热性物或内.......乃至不已取物----- 是 为【 色 之火 界 】}} | ||
− | + | *换而言之,温度就是火界。作用是使俱生色法成熟,也就是在同一粒色聚里面,它能够促使其它的色法成熟。表现为不断地提供柔软。近因是其余的三界。只要有物质现象,必定会有温度。 | |
+ | * 空气里面也有温度,我们的体内有体温,碰到这些地面会比较冰凉,能够体验的这些温度,就是色法里面的火界。<ref>依据玛欣德比库《阿毗达摩讲要》</ref> | ||
+ | |||
+ | ==分别== | ||
+ | *火界的特相是热(或冷); | ||
+ | *作用是使到(同一粒色聚里的)其他色法成熟; | ||
+ | *现起是不断地提供柔软; | ||
+ | *近因是其他三界。<ref name="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
==参见== | ==参见== | ||
+ | *[[南传佛教经藏]] | ||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
*[[阿毗达摩讲要]] | *[[阿毗达摩讲要]] |
於 2011年5月21日 (六) 15:35 的修訂
此條目或章節需要擴充,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2011年5月18日) 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
火界(巴利語:tejodhātu)四大種(mahābhūta)之一。火界被體驗為熱或冷。[1]
概述
《經藏·中部·第六十二·教誡拉胡喇大經》[2]:
「 | 拉胡喇!何為火界?[火界]為內火界與外火界也。拉胡喇!何為內火界?凡獨自存於內身之火以及火態物,與依之而存在之物,即以此[火]被熱之,以此[火]被衰老之,以此[火]被燒之,以此[火]啖、飲、嚼、味之至正常消化者,其他一切,各自內身所執受火、火態。拉胡喇!此謂之內火界。內火界與外火界,此即為火界也。而對『其[火]非屬於我、我非是此(火),此[火]非有我。』如是觀此應以正慧如實觀之。如是對此[火]以正慧如實觀已,則厭離火界心離火界貪。 | 」 |
《法集論·第五注釋》
「 | 九六四:云何為【色之火界】?所有之火、火性、煖性、熱、熱性物或內.......乃至不已取物-----是為【色之火界】 | 」 |
- 換而言之,溫度就是火界。作用是使俱生色法成熟,也就是在同一粒色聚裡面,它能夠促使其它的色法成熟。表現為不斷地提供柔軟。近因是其餘的三界。只要有物質現象,必定會有溫度。
- 空氣裡面也有溫度,我們的體內有體溫,碰到這些地面會比較冰涼,能夠體驗的這些溫度,就是色法裡面的火界。[3]
分別
- 火界的特相是熱(或冷);
- 作用是使到(同一粒色聚里的)其他色法成熟;
- 現起是不斷地提供柔軟;
- 近因是其他三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