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流
出自上座部佛教百科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瀑流(巴利語:ogha),或譯為暴流、洪水,把人掃離解脫的。有四種瀑流:一、欲瀑流;二、有瀑流;三、邪見瀑流;四、無明瀑流。[1]
概述
經藏記載
「 | 四瀑流:欲瀑流、有瀑流、見瀑流、無明瀑流也。 | 」 |
「 | 是哪四法應舍斷呢?四瀑流。即:欲瀑流,有瀑流,見瀑流,無明瀑流。此等四法是應舍斷。 | 」 |
「 | "katame cattāro dhammā pahātabbā? cattāro oghā – kāmogho, bhavogho, diṭṭhogho, avijjogho. Ime cattāro dhammā pahātabbā. | 」 |
《相應部·六處篇·三十八·閻浮車相應·瀑流詢問經》:
「 | 「沙利子道友!被稱為『瀑流、瀑流』,道友!什麼是瀑流呢?」
「道友!有這四種瀑流:欲瀑流、有瀑流、見暴流、無明暴流,道友!此等是四種瀑流。」 「又,道友!為此瀑流之舍斷,有道,有道跡嗎?」 「道友!為此瀑流之舍斷,有道,有道跡。」 「又,道友!為此瀑流之舍斷,什麼是道?什麼是道跡呢?」 「道友!即是此八支聖道,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道友!為此瀑流之舍斷,這是道,這是道跡。」 「道友!為此瀑流舍斷之道是善的,道跡是善的,又,沙利子道友!於不放逸來說,它已足夠。」 |
」 |
《小部·小義釋·第十一·闇都干耳學童所問之義釋》
「 | 「越暴流」者,是越暴流者、超暴流、超越、勒瓦答者。 | 」 |
論藏記載
《法集論·第三篇·慨說品·因聚》:
「 | 一○五九 此中云何為貪耶?即所有之貪、等貪、隨貪、親、喜、喜貪、心之等貪、欲求、迷悶、耽著、饕、貪著、結、淤泥、誘惑、諂、母、產出、縫著、網著、河,渴愛、絲、浸、齷齪者、伴侶、大望、有導者、林、下生、親交、愛著、願望、連結、希望、豫期、豫期性、色希望、聲希望、香希望、味希望、觸希望、利得希望、財希望、兒希望、活命希望、思望、欲望、熱望、渴望、渴望性、貪望、貪婪、貪婪性、動搖、欲好性、非法貪、背理貪、志願、願望、欲願、羨望、切願、欲愛、有愛、無有愛、色愛、無色愛、滅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瀑流、軛、系、取、覆、障、蓋、欲、縛、隨煩惱、隨眠、纏、蔓草、吝慳、苦根、苦緣、苦生、魔絹索、魔鉤、魔境、愛、喜中貪、欲網、欲革紐、海、欲貪、貪之不善根-----此言為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