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取色
来自上座部佛教百科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执取色(巴利语:upādiṇṇa-rūpa)十八种业生色名为执取色,因为它们是受到渴爱与邪见推动而造下的业的果报。由业之外的因产生的色法名为非执取色。[1]
分别
- 业生色有十八种:在九种业生色聚里的八不离色、五净色、两种性根色、命根色、心色及空界。当中,八根色及心色只由业产生;对于其余九种,只有在业生色聚里的才是业生色,在其他色聚里的是由其他因所产生(八不分离色与空界由四因所生)。
- 然而,一般上身体里的一切色法都称为‘执取色’,而无生命物的色法则称为‘非执取色’。当知与其他成对词不一样,“执取”、“非执取”并不是包括完全不同的色法,因为有九种业生色也能够缘于其他因而生起。[1]
生起
- 业生色(kammasamuṭṭhāna-rūpa)在此业是指过去善心及不善心里的思心所(cetanā)。能够产生色法的业是25种:12种不善心、8大善心及5色界善心里的思心所。无色界善心里的思心所只能产生无色界的结生,因此并不能产生业生色。
- 自结生起始的每一刹那里,25种属于欲界与色界的善业及不善业在内相续流里产生了以行为缘的业生色。
- 从结生的生时小刹那开始,在每一心识刹那里的生、住、灭三个小刹那里,业都产生了色法;业继续在一世当中如此产生色法,直到死亡心之前的第17个心为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