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輕安心所
出自上座部佛教百科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心輕安心所(巴利語:citta-passaddhi)心輕安的特相是平靜心的不安(daratha);作用是破除心的不安;現起是心的安寧冷靜;近因是心。它對治導致煩躁的掉舉與惡作。[1]
經藏語源
《相應部經典五·第二·覺支相應》[2]:
「 | 諸比庫!云何為食可使未生之輕安覺支生起,已生之輕安覺支得修習圓滿耶?諸比庫!有身輕安、心輕安。此之如理作意多修,為食可使未生之輕安覺支生起,已生之輕安覺支得修習圓滿。 | 」 |
「 | 諸比庫!發精進、得離財之喜時,彼比庫發喜覺支。比庫修習喜覺支時,於比庫喜覺支修習圓滿,達意喜者,則得身輕安、心輕安。諸比庫!比庫意喜而身輕安、心輕安時,於比庫發輕安覺支。比庫修習輕安覺支時,於比庫輕安覺支修習圓滿,身輕安者,則得樂,得樂者,則得心定。 | 」 |
論藏出處
《法集論·第一篇·心生起品》:
「 | 六二 云何其時有行蘊?其時有所有之觸、思、尋、伺、喜、樂、心一境性,有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正念、正定、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慚力、愧力、無貪、無瞋、無痴、無貪慾、無瞋恚、正見、慚、愧、身輕安、心輕安、身輕性、心輕性、身軟性、心軟性、身適應性、心適應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念、正知、止、觀、勤勵、不散亂,又其時除受蘊、想識蘊或又有他緣已生之無色諸法。是為其時有行蘊。 | 」 |
「 | 三二一 云何其時有心輕安?其時有所有識蘊之輕安、休息、靜沈、靜止、已靜止性、輕安菩提分-----是為【其時有心輕安。】 | 」 |
注釋書解說
《清淨道論·第十四·說蘊品》[3]:
「 | (五)行蘊 (1)(與諸善心相應的行)這裡先說與欲界第一善識相應的三十六種:即
決定依自身生起的二十六,不論何法的四種,及不決定生起的五種。此中,……16.身輕安、17.心輕安……此等是決定依自身生起的二十七種。 ……(16~17)身的安息為身輕安。心的安息為心輕安。……把這兩種合起來說為身心的輕安。有寂滅身心的不安的特相;有破除身心不安的作用;以身心的不顫動與清涼的狀態為現狀;以身心為近因。當知它們是對治使身心不寂靜的掉舉等煩惱的。…… |
」 |
參見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