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大因缘经”的源代码
来自上座部佛教百科
←
大因缘经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大因缘经'''》([[巴利文]]:{{NLK|Mahānidāna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语藏经]]·[[长部]]》中的第十五经。 ==概述== [[佛陀]]在古卢国({{NLK|Kuru}})的甘马萨昙马城({{NLK|kammāsadhammaṃ}})时,对[[阿难]]讲述: *九支[[缘起法]]:{{Cquote|阿难!如是缘[[名色]]而识[生],缘[[识]]而名色[生],缘[[名色]]而触[生],缘[[触]]而受[生],缘[[受]]而爱[生],缘[[爱]]而取[生],缘[[取]]而有[生],缘[[有]]而生[生],缘[[生]]而老死[生],缘[[老死]]而愁、悲、苦、忧、恼[生]。如是有一切苦蕴之集。}} *四种施设我的邪见和四种不施设我的正见; *三种[[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实是无常、有为、缘起之法、灭尽之法、败坏之法、离欲之法、灭法; *七种[[识住]]:“阿难!比库如实知此等之七识住及此二处之集、灭、福、祸、出离,由生(缘起)而解脱。阿难!此比库名为[[慧解脱]]。” *八种[[解脱]]:“比库顺入于此等之八解脱,或逆入,或顺入,乐时、乐所,只要于乐之间,出入此,如是,由有漏之灭——于现见之法自知,现证此——达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而住。阿难!此等之名为[[俱解脱]](者)。阿难!此俱解脱之外,且无更殊胜之解脱。” ==其他== 该经在台湾元亨寺译本译为《-{大缘经}-》,汉传文献中对应经典为《长阿含经·-{大缘方便经}-》(第1部第60卷)、《中阿含经·-{大因经}-》(第1部第578卷)、安世高译《人本欲生经》(第1部第241卷)和施护译《大生义经》 (第1部第844卷)。有关文献还有支谦译《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玄奘译《-{缘起经}-》。 ==注释== {{reflist|1}} ==参见条目== *[[大因缘经巴利原文]] *[[大因缘经汉译]] ==外部链接== *[http://theravada-china.org/article-116-1.html 《大因缘经》英译(Dn15 Maha-nidana Sutta)] [[Category:长部]]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Cquote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NLK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Reflist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大因缘经
。
导航菜单
页面操作
页面
讨论
查看源代码
历史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台灣正體
页面操作
页面
讨论
更多
工具
其他语言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搜索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