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覺支
出自上座部佛教百科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喜覺支:有喜覺支的生起法,常於此法如理作意[1],這便是使未生的喜覺支生起的原因,或為已生的喜覺支令其增長、廣大、修習而至於圓滿。[2]
經藏
《中部.入出息念經》:
「 | 比庫發精進,得離財之喜時,比庫得喜覺支,修習喜覺支,喜覺支修習圓滿。意喜者,則身輕安而心輕安。 | 」 |
《相應部. 覺支相應》:
「 | 諸比庫!云何為食可使未生之喜覺支生起,已生之喜覺支得修習圓滿之耶?諸比庫!有喜覺支處之法。此之如理作意多修,為食可使未生之喜覺支生起,已生之喜覺支得修習圓滿。 | 」 |
前因
由於比庫極緩的精進等而心昏沉之時,他便不應修習輕安等三覺支,而應修習擇法、精進、喜三覺支,即策勵於心。[2]
喜覺支生起的十一緣及修習
十一法:
(一)佛隨念
(二)法隨念
(三)僧隨念
(四)戒隨念
(五)舍隨念
(六)天隨念
(七)止息隨念
(八)遠離粗惡的人
(九)親近慈愛的人
(十)觀察於信樂的經典
(十一)專注於喜覺支
於此等行相及此等諸法的生起,名為喜覺支等的修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