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来
不来(巴利语:sanāgāmi)证悟的第三个层次,也译为“不还”,音译:阿那含。不来,意为不再返回欲界受生。[1]已证得第三道的圣者将不会再次投生到欲界。
概述
- 不来道智生起之后,即证悟不来圣果。不来道智能断除欲贪与瞋恚二结。
- 因为此圣道已断尽了能把有情系缚于欲界的欲贪与瞋恨两结,所以不来圣者不会受到欲界的烦恼力牵引而再投生到欲界。不来圣者若在今生不能够证悟阿拉汉果,死后只会投生于色界或无色界梵天,并于其处证趣般涅盘。[1]
经藏语源
《长部经典二·一六·大般涅槃经》[2]
“ | 阿难!难达比库尼断五下分结,化生天界,于其处灭后不再还此世。 | ” |
“ | 五不还: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至色究竟。 | ” |
《小部经典二十一·第十六·沙利子经之义释》:
- “ 比库为有念,善使心解脱”
“ | “善使心解脱”者,是于初禅入定者之心由[五]盖而脱、解脱、善解脱。……不来之心由微俱之欲贪结、嗔恚结、微俱之欲贪随眠、嗔恚随眠及与彼一同之诸烦恼而脱、解脱、善解脱。……此是“比库为有念,善使心解脱”[之义]。 | ” |
“ | 诸比库!有五根。是哪五根呢?即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诸比库!此为五根。诸比库!对此五根满足、圆满者,则为阿拉汉;较此软弱者,则为中般涅槃者;较此软弱者,则为生般涅槃者;较此软弱者,则为无行般涅槃者;较此软弱者,则为有行般涅槃者;较此软弱者,则为上流至色究竟天;较此软弱者,则为一来者;较此软弱者,则为一种者:较此软弱者,则为家家;较此软弱者,则为七返有;较此软弱者,则为随法者;较此软弱者,则为随信者。 |
” |
论藏出处
《人施设论·细说·一人施设》[3]
“ | 35.什么人是不还者呢?在这里有一种人,由于完全灭尽五下分结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完全寂灭了,不会从那个世界回来一这个人被称为不还者。
36.什应人是中圆寂者呢?在这里有一种人,由于完全灭尽五下分结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完全寂灭了,不会从那个世界回来,他在被生之后,或者还未到达寿量的中问,为了最上结的舍断,而使得生起圣道一这个人被称为中圆寂者。 37.什么人是生圆寂者呢?在这里有一种人,由于完全灭尽五下分结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完全寂灭了,不会从那个世界回来,他超过寿量的中间之后,或者接近死时,为了最上结的舍断,而使得生起圣道一这个人被称为生圆寂者。 38.什么人是无行圆寂者呢?在这里有一种人,由于完全灭尽五下分结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完全寂灭了,不会从那个世界回来,他为了最上结的舍断,以无行使得生起圣道一这个人被称为无行圆寂者。 39.什么人是有行圆寂者呢?在这里有一种人,由于完全灭尽五下分结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完全寂灭了,不会从那个世界回来,他为了最上结的舍断,以有行使得生起圣道一这个人被称为有行圆寂者。 40.什么人是上流至色究竟天者呢?在这里有一种人,由于完全灭尽五上分结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完全寂灭了,不会从那个世界回来,他从无烦天死后去到无热天,从无热天死后去到善现天,从善现天死后去到善见天,从善见天死后去到色究竟天,在色究竟天为了最上结的舍断而使得生起圣道一这个人被称为上流至色究竟天者。 |
” |
“ | 43.为了完全的舍断欲贪、瞋恨而修行的人是为了作证不还果而修行者。哪个人的欲贪、瞋恨是完全的被舍断——这个人被称为不还者。 | ” |
注释书解说
“ | 修第三道慧的,名为“不还”,他们由于根的不同有五种而离此世终结,(一)中般涅槃,(二)生般涅槃,(三)无行般涅槃,(四)有行般涅槃,(五)上流至阿迦腻吒行(色究竟)。此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