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佛教百科:方針和指引
上座部佛教百科正在形成了一套方針與指引,以進一步推動我們創造一個完整的、準確、中立的百科全書的目標。我們的方針是所認為的應當遵循的標準,而我們的指引更具諮詢的性質。
方針與指引描述的標準有着社區的共識,並適用於所有編輯者。其中某些方針仍在演進之中,其他的都已定立多時,也極少產生爭議。
由於我們的方針持續地演進,許多上座部百科人感到成文規則有其不可避免的欠缺性,難以覆蓋干擾或惡意行為的所有可能形式。例如,某個用戶可能因其行為與我們成文方針的內在精神背道而馳而受譴責,即便規則文字並未被違反。那些抱持善意、展現文明、尋求共識,並且努力創造一部中立的百科全書的人,是大家喜聞樂見的。
關鍵方針
在開始貢獻之前,您可以不需要了解所有上座部佛教百科的方針,但以下方針對上座部佛教百科來說非常的重要,建議您儘早了解它們:
- 宗旨:上座部佛教百科全書的全部內容依照以上座部佛教為根本的宗旨。
- 基本共識:上座部佛教百科認同世界佛教僧伽會[1]通過的《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識》,上座部佛教百科的條目不涉及大乘佛教的專有內容。
- 內容尺度:條目的表述和引證請嚴格遵守「三級內容尺度」的分類範疇,不同尺度的內容,須適當的使用在適合它的分類條目里。
- 避免偏頗:任何條目請以中性的觀點來寫,公平、同情地表述一個主題來源於不同依據的觀點。例如,在上座部佛教百科的條目中除特殊情況下[2]原則上不接納「大乘」和「小乘」這樣的稱謂。
- 不要侵犯著作權:上座部佛教百科是一部在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下發佈的自由的百科全書。向上座部佛教百科提交侵犯著作權的作品對我們建設一部可由任何人分發的真正自由百科全書的目標構成威脅,並可能引起法律問題。
- 只是百科全書:我們做的事就是寫一部上座部佛教的百科全書,僅此而已。見「上座部佛教百科不是什麼」以了解更多資訊。
- 尊重其他參與者:上座部佛教百科的參與者來自許多不同的國家、地區及文化,並有廣為不同的立場及觀點。尊重他人是我們有效協作建設一部百科全書的關鍵。請在有爭議時保持冷靜、文明、求同存異的態度。
程序事項
方針是如何決定的?
上座部佛教百科方針主要是取得共識來制定的。這些共識可以透過對複雜難題的公開辯論,也可從既有慣例簡單發展而出。在大多數情況,被人們接受的標準並不是立即就正式地寫下來。因此,本頁及其他頁面上有關上座部佛教百科方針的敘述,是用來描述那些經長期發展而成的既有社群準則。
各項對上座部佛教百科的提議和對方針的建議請聯繫上座部百科管理組。方針問題也可以在各個討論頁、元維基、IRC頻道以及郵件列表上形成並討論,但是請記住,一項方針若要成為正式的,就必須在上座部佛教百科本身得到大家同意,並達成基本一致的共識。如果一項方針可能引起爭議,就必須應在正式採用之前進行討論。
總體來講,有三種方式使某項方針成為正式:
- 由上座部佛教百科管理組制定及頒佈。
- 一項提案經討論取得共識後被正式採用。
- 逐漸演化出的常規或慣例。將方針正式化的觀點已在郵件列表、以及相關的條目對話頁上彰著廣告,持續合理的時間,並且所有的反對意見都已經妥善處理。
由既有慣例產生的傳統有時是難以鑑別的。如果某項實踐沒有受到反對,可能會難以將社群的注意維持足夠長時間,以完成採納方針的正式程序。在這種情況,最好的解決辦法可能是把現有實踐記載於一個適當的頁面。這樣提供一個討論該項實踐及對方針進行可能修改的地點,並讓人們在需要時能夠引證有關方針的出處。
方針是如何執行?
您就是一名上座部佛教百科編輯。上座部佛教百科沒有總編,也沒有一個自上而下的中央機制來監視並批准上座部佛教百科的日常進展。與此相反,活躍的參與者對他們發現的內容及格式問題進行修訂或改正。所以參與者既是作者又是編輯。
因此,絕大多數的方針與指引是由編輯頁面的各用戶行使執法的任務,他們並彼此討論執法的事項。某些方針也由管理員通過暫時禁制手段(尤其是作為處理野蠻破壞的一項機制)來執行。在極端的案例中,上座部百科管理組作為普通爭論解決的一項步驟,可以為解決高度爭議的情況,做出裁示。
各類方針和政策
各種方針的列表,可以在下列分類中找到:
- 上座部佛教百科正式方針:廣為接受、每個人應當遵循的方針
- 上座部佛教百科指引:人們應當遵循但不是強制規定必須遵循的建議指引
- 上座部佛教百科提議:可能成為新方針的觀點議案
- 上座部佛教百科退回提議:已被拒絕或放棄的方針觀點
內容方針
合作方針
- 文明
- 共識
- 不要人身攻擊
- 不要編輯戰
- 回退不過三原則
- 爭論的解決
- 編輯守則
- 半保護政策
- 頁面保護方針
用戶方針
- 用戶名
- 機械人
- 管理員
- 車輪戰
- 管理員的離任
- 權限申請
- 申請解除權限
- 新頁面巡查
- 回退功能
- 用戶查核方針
慣例
遵守這些慣例公約使我們能創作一部一貫並易用的百科全書:
- 編輯守則(如何編寫條目)
- 命名慣例(如何定名條目)
- 消歧義(如何解決標題命名衝突)
- 圖像使用守則(處理上傳)
- 刪除守則(如何提交要刪除的頁面,還有如何執行刪除)
- 現行分類工程
限制使用的功能
軟件中一些可能被誤用的功能,比如刪除頁面或鎖定頁面,是限制管理員使用的。也有些頁面例如更改用戶名稱和查核用戶,是行政員、用戶查核員使用的,這些均是有一定社群經驗並被信任的社群成員。相關的方針包括:
- 保護守則(何時、為何要保護頁面)
- 封禁方針(封禁有破壞行為的用戶,或執行仲裁委員會的決議)
- 用戶查核方針
各類指引
普通守則
- 貢獻出您所知的或您願意學習的
- 勇敢更新頁面
- 不必要太追求完美
- 構築網絡
- 少用機械人自動編輯
- 提供編輯摘要
- 一定要備份:提供給上座部佛教百科的文檔請您務必自行備份。上座部佛教百科的系統的軟件、硬件、人事,有太多因素會讓您的貢獻無可挽回地消失。
行為指引
- 討論後要署名
- 不要使用污辱或褻瀆性文字
- 不要做人身攻擊
- 不要做法律威脅
- 對既有條目進行激烈修改前先登入
- 不要使用令人反感的用戶名
- 不要傷害新手
- 總是解釋回退原因
- 管理員事務
- 正當使用你的用戶頁
內容指引
- 如何寫作更佳條目
- 解釋術語及行話
- 正確處理胡言亂語
- 表明出處
- 避免可能很快會過時的陳述
- 不要跑題
- 確認事實
- 避免誇耀濫美之辭
- 避免貶毀之辭
- 避免非中性用語
- 刪除顯而易見的廢話
- 撰寫對讀者有用的文章
- 利益衝突
- 消歧義
- 不要製造惡作劇
- 爭論的解決
- 不要倉促編輯
- 用戶頁
編輯指引
- 勇於更新頁面
- 構築網絡
- 編輯摘要
- 條目的大小
討論指引
- 討論頁指導方針
- 在討論頁上簽名
- 條目中不要有免責聲明
態度指引
- 善意推定
- 禮儀
- 不要傷害新手
- 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上座部佛教百科
其他指引
- 不要隨便修改別人的用戶頁
- 前後要聯貫
- 定義並描述
- 在人們需要上座部佛教百科內部連接時不要使用外部連接
- 參考文獻的使用
- 警告破壞者
- 只建立與內容相關的連結
- 先找已有的文章,再寫新的文章
- 小心求證
- 總結討論
- 描述外部連結
- 避免含糊其辭
- 避免提到自己
樣式規範
- 格式指南
- 避免製造孤立頁面
- 小心錯別字
- 多用簡述
- 多用列表與短句
- 少用外語
- 少用顏色
- 不要使用分隔符
- 別濫用標題
- 避免太短的段落
- 避免使用子頁
腳註
- ↑ World Buddhist Sangha Council (WBSC)
- ↑ 比如「大乘佛教」这个词代表的是历史和传承而并非指修法和教理时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