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佛教百科:方针和指引
上座部佛教百科正在形成了一套方针与指引,以进一步推动我们创造一个完整的、准确、中立的百科全书的目标。我们的方针是所认为的应当遵循的标准,而我们的指引更具咨询的性质。
方针与指引描述的标准有着社区的共识,并适用于所有编辑者。其中某些方针仍在演进之中,其他的都已定立多时,也极少产生争议。
由于我们的方针持续地演进,许多上座部百科人感到成文规则有其不可避免的欠缺性,难以覆盖干扰或恶意行为的所有可能形式。例如,某个用户可能因其行为与我们成文方针的内在精神背道而驰而受谴责,即便规则文字并未被违反。那些抱持善意、展现文明、寻求共识,并且努力创造一部中立的百科全书的人,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关键方针
在开始贡献之前,您可以不需要了解所有上座部佛教百科的方针,但以下方针对上座部佛教百科来说非常的重要,建议您尽早了解它们:
- 宗旨:上座部佛教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依照以上座部佛教为根本的宗旨。
- 基本共识:上座部佛教百科认同世界佛教僧伽会[1]通过的《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上座部佛教百科的条目不涉及大乘佛教的专有内容。
- 内容尺度:条目的表述和引证请严格遵守「三级内容尺度」的分类范畴,不同尺度的内容,须适当的使用在适合它的分类条目里。
- 避免偏颇:任何条目请以中性的观点来写,公平、同情地表述一个主题来源于不同依据的观点。例如,在上座部佛教百科的条目中除特殊情况下[2]原则上不接纳“大乘”和“小乘”这样的称谓。
- 不要侵犯著作权:上座部佛教百科是一部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下发布的自由的百科全书。向上座部佛教百科提交侵犯著作权的作品对我们建设一部可由任何人分发的真正自由百科全书的目标构成威胁,并可能引起法律问题。
- 只是百科全书:我们做的事就是写一部上座部佛教的百科全书,仅此而已。见「上座部佛教百科不是什么」以了解更多资讯。
- 尊重其他参与者:上座部佛教百科的参与者来自许多不同的国家、地区及文化,并有广为不同的立场及观点。尊重他人是我们有效协作建设一部百科全书的关键。请在有争议时保持冷静、文明、求同存异的态度。
程序事项
方针是如何决定的?
上座部佛教百科方针主要是取得共识来制定的。这些共识可以透过对复杂难题的公开辩论,也可从既有惯例简单发展而出。在大多数情况,被人们接受的标准并不是立即就正式地写下来。因此,本页及其他页面上有关上座部佛教百科方针的叙述,是用来描述那些经长期发展而成的既有社群准则。
各项对上座部佛教百科的提议和对方针的建议请联系上座部百科管理组。方针问题也可以在各个讨论页、元维基、IRC频道以及邮件列表上形成并讨论,但是请记住,一项方针若要成为正式的,就必须在上座部佛教百科本身得到大家同意,并达成基本一致的共识。如果一项方针可能引起争议,就必须应在正式采用之前进行讨论。
总体来讲,有三种方式使某项方针成为正式:
- 由上座部佛教百科管理组制定及颁布。
- 一项提案经讨论取得共识后被正式采用。
- 逐渐演化出的常规或惯例。将方针正式化的观点已在邮件列表、以及相关的条目对话页上彰著广告,持续合理的时间,并且所有的反对意见都已经妥善处理。
由既有惯例产生的传统有时是难以鉴别的。如果某项实践没有受到反对,可能会难以将社群的注意维持足够长时间,以完成采纳方针的正式程序。在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能是把现有实践记载于一个适当的页面。这样提供一个讨论该项实践及对方针进行可能修改的地点,并让人们在需要时能够引证有关方针的出处。
方针是如何执行?
您就是一名上座部佛教百科编辑。上座部佛教百科没有总编,也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中央机制来监视并批准上座部佛教百科的日常进展。与此相反,活跃的参与者对他们发现的内容及格式问题进行修订或改正。所以参与者既是作者又是编辑。
因此,绝大多数的方针与指引是由编辑页面的各用户行使执法的任务,他们并彼此讨论执法的事项。某些方针也由管理员通过暂时禁制手段(尤其是作为处理野蛮破坏的一项机制)来执行。在极端的案例中,上座部百科管理组作为普通争论解决的一项步骤,可以为解决高度争议的情况,做出裁示。
各类方针和政策
各种方针的列表,可以在下列分类中找到:
- 上座部佛教百科正式方针:广为接受、每个人应当遵循的方针
- 上座部佛教百科指引:人们应当遵循但不是强制规定必须遵循的建议指引
- 上座部佛教百科提议:可能成为新方针的观点议案
- 上座部佛教百科退回提议:已被拒绝或放弃的方针观点
内容方针
合作方针
- 文明
- 共识
- 不要人身攻击
- 不要编辑战
- 回退不过三原则
- 争论的解决
- 编辑守则
- 半保护政策
- 页面保护方针
用户方针
- 用户名
- 机器人
- 管理员
- 车轮战
- 管理员的离任
- 权限申请
- 申请解除权限
- 新页面巡查
- 回退功能
- 用户查核方针
惯例
遵守这些惯例公约使我们能创作一部一贯并易用的百科全书:
- 编辑守则(如何编写条目)
- 命名惯例(如何定名条目)
- 消歧义(如何解决标题命名冲突)
- 图像使用守则(处理上传)
- 删除守则(如何提交要删除的页面,还有如何执行删除)
- 现行分类工程
限制使用的功能
软件中一些可能被误用的功能,比如删除页面或锁定页面,是限制管理员使用的。也有些页面例如更改用户名称和查核用户,是行政员、用户查核员使用的,这些均是有一定社群经验并被信任的社群成员。相关的方针包括:
- 保护守则(何时、为何要保护页面)
- 封禁方针(封禁有破坏行为的用户,或执行仲裁委员会的决议)
- 用户查核方针
各类指引
普通守则
- 贡献出您所知的或您愿意学习的
- 勇敢更新页面
- 不必要太追求完美
- 构筑网络
- 少用机器人自动编辑
- 提供编辑摘要
- 一定要备份:提供给上座部佛教百科的文档请您务必自行备份。上座部佛教百科的系统的软件、硬件、人事,有太多因素会让您的贡献无可挽回地消失。
行为指引
- 讨论后要署名
- 不要使用污辱或亵渎性文字
- 不要做人身攻击
- 不要做法律威胁
- 对既有条目进行激烈修改前先登入
- 不要使用令人反感的用户名
- 不要伤害新手
- 总是解释回退原因
- 管理员事务
- 正当使用你的用户页
内容指引
- 如何写作更佳条目
- 解释术语及行话
- 正确处理胡言乱语
- 表明出处
- 避免可能很快会过时的陈述
- 不要跑题
- 确认事实
- 避免夸耀滥美之辞
- 避免贬毁之辞
- 避免非中性用语
- 删除显而易见的废话
- 撰写对读者有用的文章
- 利益冲突
- 消歧义
- 不要制造恶作剧
- 争论的解决
- 不要仓促编辑
- 用户页
编辑指引
- 勇于更新页面
- 构筑网络
- 编辑摘要
- 条目的大小
讨论指引
- 讨论页指导方针
- 在讨论页上签名
- 条目中不要有免责声明
态度指引
- 善意推定
- 礼仪
- 不要伤害新手
- 不要为阐释观点而扰乱上座部佛教百科
其他指引
- 不要随便修改别人的用户页
- 前后要联贯
- 定义并描述
- 在人们需要上座部佛教百科内部连接时不要使用外部连接
- 参考文献的使用
- 警告破坏者
- 只建立与内容相关的连结
- 先找已有的文章,再写新的文章
- 小心求证
- 总结讨论
- 描述外部链接
- 避免含糊其辞
- 避免提到自己
样式规范
- 格式指南
- 避免制造孤立页面
- 小心错别字
- 多用简述
- 多用列表与短句
- 少用外语
- 少用颜色
- 不要使用分隔符
- 别滥用标题
- 避免太短的段落
- 避免使用子页
脚注
- ↑ World Buddhist Sangha Council (WBSC)
- ↑ 比如「大乘佛教」这个词代表的是历史和传承而并非指修法和教理时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