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受”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上座部佛教百科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2013年1月20日 (日) 14:00的版本
(
查看源代码
)
常常
(
讨论
|
贡献
)
←上一编辑
2013年1月20日 (日) 14:05的版本
(
查看源代码
)
常常
(
讨论
|
贡献
)
下一编辑→
第1行:
第1行:
−
'''三受'''(巴利语:{{NLK|
Tayo
}} {{NLK|
samādhī
}}),即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
+
'''三受'''(巴利语:{{NLK|
Tisso
}} {{NLK|
vedanā
}}),即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
==概述==
==概述==
2013年1月20日 (日) 14:05的版本
三受
(巴利语:
Tisso
vedanā
),即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
目录
1
概述
2
经藏记载
3
参见
4
注释与引用
概述
经藏记载
《长部·三四·十上经》:
“
353. "katame tayo dhammā pariññeyyā?
Tisso
vedanā
– sukhā vedanā, dukkhā vedanā, adukkhamasukhā vedanā. Ime tayo dhammā pariññeyyā.
”
“
三 云何三法是应偏知?[谓:]
三受
。即: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此等三法是应遍知。
[1]
”
参见
十上经
合诵经
注释与引用
↑
元亨寺《汉译南传大藏经》
分类
:
应遍知法
导航菜单
视图
页面
讨论
查看源代码
历史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台灣正體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搜索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可打印版本
固定链接
页面信息